瑞雪文學網

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
第532章(第1頁)

第532章

就跟個人不能私造地圖一樣,封建王朝的地圖那是真地圖,代表了國家邊防、軍事關鎮等等重要信息。

所以,荊轲帶着燕國地圖去見始皇帝,始皇帝就必須親自召見荊轲。

因為荊轲等同於是帶着國家軍事佈防圖,代表燕國去向始皇帝投降的。

而天文歷法也差不多,古代民間沒有太明確的四時觀念,農業生產要麼憑借經驗,要麼全看官府下發的歷法。

所以,歷法等同於農業生產,農業生產又是國朝根基。

天文歷法等於國朝根基。

這也是為何,下西洋非要用鄭和。

因為鄭和是太監,能學習天文,其他欽天監的天文官員,永樂大帝用着不放心。

楊榮、於謙沒那個學習天文的“生理”

條件,自然也是不太了解這方面了。

“林先生,北極高可以用牽星術進行測算,但地方時又該怎麼去驗算呢?”

鄭和不管楊榮、於謙這兩個人的懵逼之色,滿臉求知欲的追問道。

“......”

林煜欲言又止,差點沒忍住去爆鄭和的馬甲。

都說了明朝天文學是太監、天文官才能觸及的東西,你這家夥還擱這“我有一個朋友”

呢?

“要測算準確的經度,我這裡有兩個方案:一為時鐘法;二為天鐘法。”

鐘,通常為《詩經》所表樂器,同樣泛指盛酒容器(《說文解字》:鐘,酒器也,從金重聲),或是特殊計量單位(十釜為一鐘)。

當然,鐘在特定的場合,也可以指代時間觀念。

“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”

“萬籟此都寂,但餘鐘磬音。”

這兩句唐詩都是將鐘與時間挂鈎的,但這裡的鐘同樣也與佛寺綁定,作為佛寺的專用報時器具。

“時鐘法、天鐘法......”

楊榮帶着一絲遲疑問道:“林先生的意思,是打算以鐘來先測算地方時,再去測算精確的經度嗎?”

林煜點頭:“有些偏差,但也差不太多。”

所謂時鐘法、天鐘法,說白了林煜也是在拾人牙慧。

不過,現在還是大明的洪熙元年,西元1425年,也就是西方的十五世紀初。

距離“觀測天文學之父”

、“現代物理學之父”

、“科學方法之父”

、“現代科學之父”

伽利略的出生,都還有整整一百二十年呢!

所以......

誰能說是抄的?

讀書人的事,怎麼能說是抄的呢......
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

熱門小說推薦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