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雪文學網

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
第1617章(第1頁)

第1617章

李祺看向徐輝祖與卓敬,二人聽後眉頭緊鎖,臉色都沉了下來。

牽扯到宗教問題,事情的復雜度便陡然上升。

朝廷扶持的正教尚且信徒眾多,難以管控;即便是被嚴令禁止的白蓮教之類,也能暗中聚攏起龐大信眾,可見宗教對人心的蠱惑之力有多強。

帖木兒以伊斯蘭教為旗幟,麾下軍民早已被“聖戰”

“天園”

等教義武裝思想,這般裹挾着宗教狂熱的軍隊,往往悍不畏死,遠非尋常敵軍可比。

更棘手的是,一旦戰事遷延,其宗教宣傳若傳入西域乃至內地,恐會引發新的動蕩,這絕非大明願意見到的局面。

就比如昔日的南洋諸國,像滿剌加、滿者伯夷等,因中南半島傳來的伊斯蘭教教義逐漸傳播,當地王室與民眾多成了信徒,整個社會的習俗、治理都深深打上了宗教烙印。

當年大明藩王前往這些地方就藩佈政時,對此頗為頭疼:推行政令需顧及宗教禁忌,處理部族糾紛要倚重宗教領袖,甚至連賦稅、司法都得與教法協調。

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信眾不滿,動搖統治根基,這便是宗教勢力深入社會後帶來的治理難題,如今帖木兒帝國以宗教為紐帶凝聚力量,其棘手程度隻會更甚。

徐輝祖沉聲道:“如此說來,此戰不僅是軍事對決,更關乎人心向背與邊疆安穩,絲毫大意不得。”

卓敬亦點頭:“宗教狂熱最易燎原,需早做防範,絕不能讓其教義趁隙滲透。”

李祺微微頷首,笑道:“出於擴大伊斯蘭教影響力、吸納更多信徒的目的,帖木兒同樣會選擇向東發起聖戰。

他既以‘真主之鞭’自居,便需通過持續的征服證明自身對信仰的虔誠——將伊斯蘭教的旗幟插向更遠的東方,讓更多地域的民眾皈依,既是宗教使命,也是鞏固其‘神聖統治者’身份的必需。”

“因此,帖木兒東征大明絕非偶然,而是多重因素交織的必然:既為解決統治合法性危機,也為完成宗教擴張願景。

從他的立場而言,這場東征勢在必行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”

卓敬與徐輝祖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。

李祺的分析層層遞進,將其中關節剖析得透徹分明,即便是尋常人也能聽得明白——大明王朝當前真正的強敵,已赫然變為這個崛起於中亞的帖木兒帝國。

說到底,這帖木兒帝國的根基,終究脫不開蒙古與突厥的蠻夷底色。

縱然披上了伊斯蘭教的外衣,用上了“蘇丹”

的名號,其本質仍是憑借武力擴張的遊牧部族聯合體,與歷史上那些觊觎中原的邊地蠻夷并無二緻。

這般虎視眈眈的威脅,怎不令人心頭火起?
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

熱門小說推薦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