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雪文學網

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
第31章(第1頁)

第31章

劉琦迎上蒯良意味深長的目光,從容拱手:

“先生厚望,琦,謹記。”

糧草之憂,至此方解。

糧草雖得,但劉琦心中卻無半分鬆懈。

該因蔡瑁調撥給劉琦的五千人軍中有一人讓劉琦如鲠在喉。

那就是統軍校尉王朗。

論其才幹與履歷,確無可指摘,王朗并非靠阿谀奉承蔡瑁上位,而是靠實打實的軍功累積。

當年荊南張羨禍亂時,王朗時任軍司馬,曾率本部五百人固守孤城旬月,親冒矢石,身被數創而不退,最終等到援軍,裡外合擊,大破賊寇,一舉穩定了荊南局勢。

此等悍勇與堅韌,便是徐庶這幾日暗中查訪後,也不得不道一聲“真鬥將也”

然而,問題便出在此處。

王朗這一身功勞,每一次關鍵的擢升,背後都清晰地烙印着蔡瑁的提攜之力。

是蔡瑁將王朗從一介勇夫拔擢為統兵上千的别部司馬,又是他在王朗荊南立功後,力排眾議,將其超拔為這統領五千精銳的統軍校尉。

可以說,沒有蔡瑁,便沒有王朗的今日。

在旁人眼中,王朗身上早已深深打上了“蔡氏”

的烙印。

此次蔡和、蔡青等人膽大包天,僅運來十日之糧,企圖贻誤軍機。

王朗身為統軍校尉,主管營中軍務統籌,他當真會毫不知情?劉琦絕不相信。

知情不報,其心可誅!

然則,劉琦當下卻動王朗不得。

王朗是憑着實打實的軍功一步步晉升至此,軍中將士有目共睹。

劉琦若僅因內心猜忌,無過而罰,便貿然罷黜一位有功的統兵校尉,在其他將校眼中豈非成了賞罰不明、任性而為之主?

“且讓他再待些時日。”

劉琦目光幽冷,心中已然定計,“待到此番江夏局勢稍定,便尋個由頭,或明升暗降,或調任閒職,總要將這五千兵馬,牢牢握於自己掌中才能安心。”

心念既定,劉琦回到軍營立刻升帳議事。

帳內,劉琦、諸葛亮、徐庶三人核心在列,而王朗也應召立於下首。

“王校尉。”

劉琦目光掃過王朗,語氣平淡無波,“營中士卒操練,近日如何?”

王朗踏前一步,拱手回報,言辭簡練,條理清晰,確是一副幹練之才的模樣。
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

熱門小說推薦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