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瀏覽器掃描二維碼訪問
第1832章
此招一出,必令置地成本優勢蕩然無存,小林生精心構築的“居屋”
帝國恐瞬間傾頹。
此乃圍魏救趙之上策!”
還有一些角度刁鑽的分析,如關註商業模式的《經濟導報》專欄作家分析“龍廣場”
模式的可行性,或質疑地產商本性的聲音認為這不過是小林生擡高股價的噱頭。
一時之間,港島報界可以說是真正的沸反盈天,每一份報紙的時政、财經、社會版都被這場關乎民生與立場的“居屋”
大戰所占據,街談巷議,眾聲喧囂。
《明報》大廈頂層,總經理辦公室。
主編王陽將一份剛趕出的社評樣稿,小心翼翼地遞給端坐紅木桌後的查良鏞審議。
這室內彌漫着相當上好的茶葉清香,而窗外則是中環熱鬧不已的車水馬龍。
“查生,這是明天社論版的定稿,同樣是發表關於置地建材爭議的立場。
您看看,這觀點和語言措辭,需不需要再修改一二......”
王陽征詢道。
金庸則是接過文稿,屏氣凝神,慢慢着細讀。
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很是鮮明,在文中大力贊賞置地集團通過引入大陸建材有效降低成本、惠及中下階層的創新嘗試。
同樣也是類比東深供水工程的水源合作模式,呼籲在純粹關乎民生福祉的住宅問題上,應摒棄非此即彼的政治立場上無意義的爭論。
文章中旗幟鮮明地支持小林生的務實選擇,并呼籲民眾也應感謝大陸方面能提供這般質優價廉的建材來源。
讀罷全文,金庸目光中流露出贊許之色,點頭誇道:“好,這篇社論寫得很好!
此論立場清晰,切中肯綮。
《明報》在此事上,就應當秉持此等公心與識見,力挺置地集團和小林生到底。”
聞言,王陽臉上一絲輕鬆,然後又是恰到好處的恭維道:“查生,說來現在這局勢,也多虧了您上回那篇《俠之大者》擲地有聲,字字千鈞的效果。
就是經您這妙筆一頌,小林天望已被您推上‘為國為民’的神壇。
他縱有三分遲疑退意,今時今日,隻怕是騎虎難下,不得不硬着頭皮將這‘居屋’惠民的康莊大道走到底了。
可以這麼說,單您這一篇文章,推動的就是莫大的實際福祉,功德無量啊!
若非您那篇雄文定鼎乾坤,這‘居屋’計劃,怕還隻是在紙面打轉呢!”
王陽看是在拍金庸的馬屁,實則也的確是一語點破了金庸這妙筆背後無形的威壓與陽謀。
通過這樣的一篇宏文,為小林天望立起道德豐碑,亦變相捆住他的手腳,逼他不得不以行動兌現承諾。
請關閉瀏覽器閱讀模式後查看本章節,否則將出現無法翻頁或章節內容丟失等現象。